读这篇文章前,麻烦您先点击“关注”,这样不仅方便您参与讨论和分享,还能让您感受到更多互动的乐趣,感谢您的支持!
1958年秋天的一个傍晚,黄时明在单位完成了一天的工作,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他准备收拾东西下班回家,和门卫简单打了声招呼后,推着自行车出了大门。走到回家的路口,他刚要骑上车,忽然两个穿着工装夹克的男子挡在了他的面前。
面对这两个陌生人的突然出现,黄时明一时感到有些紧张和迷惑,不明白他们的意图。似乎看出了他的不安,其中一位手提公文包的男子开口问道:“黄时明,您是xxx单位的工人,生于柬埔寨金边,1950年回国,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吗?”
黄时明点了点头,反问:“是的,你们是?”
两人没有直接回答,只说:“同志,我们有事情要和您谈,请跟我们走一趟。放心,谈完之后会送您回家的。”
黄时明到底是谁?他的身份为何特殊?这两个神秘人找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黄时明这个名字背后,又将掀起怎样的传奇故事?
展开剩余90%黄时明的祖籍在广东普宁。民国时期,随着下南洋的潮流,黄时明的父亲和同乡们一道前往东南亚寻求商机。经过艰辛的努力,黄父终于在柬埔寨金边开设了一家商铺,并在这里安家立业,娶妻生子。
不久之后,黄时明出生了。虽然身处异国他乡,但因为父母均为中国人,他从小接受的语言、生活习惯和启蒙教育与中国本土并无太大差异。
童年时,黄父常常告诫黄时明,要牢记自己是中国人。尽管身处海外,总有一天要回到祖国的怀抱。
黄时明的童年主要是在金边度过,之后还曾在西贡求学一段时间。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通过广播传来,黄时明得知后欣喜若狂,第一时间向父母报告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并表达了回国投身建设的愿望。
对于儿子的决定,黄父黄母十分支持。于是,1950年初,黄时明携妻子告别父母,回到了祖国,顺利分配到工作岗位,且距离祖籍不远。
1950年至1958年间,黄时明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他的坚定信念使他顺利通过政治审查,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入党后,黄时明的日常生活并无太大改变,依然在单位兢兢业业地工作。
直到1958年秋天,他下班时遇见了这两个“神秘人”。被带到一处隐秘的办公场所后,黄时明才知道,眼前的两位其实是隐蔽战线的同志。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国际形势瞬息万变。过去被西方殖民的第三世界国家掀起独立浪潮。
五十年代中期,越南在中国帮助下赶走了法国殖民者。但未过多久,美国便开始介入东南亚局势,意图借此构筑包围中国的战略圈。
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中国决定加强在东南亚的情报网络建设。身为柬埔寨出生、又曾在西贡学习的黄时明,且忠诚于国家,自然成为理想人选。也正是因此,隐蔽战线人员选择在他下班时找到他。
经过一番交谈,黄时明没有犹豫,立刻接受了组织的邀请。组织也让他回家仔细考虑,再给出明确答复,毕竟这项工作充满危险。
黄时明毫不犹豫。海外生活的磨砺使他深知,一个强大的祖国是挺直胸膛的根本保障。为了祖国,他甘愿冒险奉献全部力量。
回到家后,黄时明把情况告诉了妻子。两人是在西贡相识,两个流浪的灵魂在异乡找到了依靠,结为夫妻。妻子坚决支持他的决定。
次日,黄时明和妻子的工作单位接到调岗通知。工友们无从得知,这对夫妻已秘密开始接受严格的特工训练。
经过三个月刻苦学习,他们初步掌握了特工必备技能,剩下的则需实战磨练。1959年刚过元旦,夫妻俩搭乘法航客机飞往金边。
黄时明父母仍居住金边,他回家探望时,未透露自己身份和工作。利用旧日关系,他还办了两份假身份文件。
准备就绪,三月初,夫妻二人悄然越过柬越边境,进入越南西堤联区。
越南已非昔日模样,西堤联区遍布美军基地,政治局势混乱,矛盾激烈。
在当地,他们试图联系旧日同学好友,搜集第一手情报。有人好奇问:“你们怎么回来了?”
黄时明解释:“中国不太好混,打算回越南。听说美国最近动静大,先来看看,如果安定就留下。”
他们对当地环境熟悉,政治背景清白,因此未引起当局怀疑。几个月后,黄时明回国,将搜集资料交给组织,为研判越南局势奠定基础。
回国不久,他接到更艰巨的任务:在柬越之间建立隐秘通道,以便未来输送人员物资。
黄时明表示坚决执行,匆匆启程。
建立运输线路不仅需大量资金,还要丰富政治资源协调。彼时正值国内三年困难期,组织资助有限,黄时明只能自行筹措资金。
作为特工,在生死边缘摇摆还要自掏腰包,放眼历史,这种情况极为罕见。但正是因为坚定信仰,他们才能如此无私奉献。
美国在越南的势力日益强大,时间紧迫。
为了迅速筹资,黄时明化名常修文,利用香港自由贸易港优势,大量采购短波收音机、唱片机、电视机等快销品,运往柬埔寨和越南黑市销售。
同时购买奢侈品贿赂边境官员,借助他们的帮助,秘密通道建设进展顺利。
他绝不会暴露真相,将秘密通道隐藏在走私网络中,确保安全且最大风险仅是被当走私查获。
任务执行期间,黄时明行踪遍及多个国家和地区,游走于黑白两道之间,与危险共舞。随着经验积累,他打造的秘密线路成为当时东南亚最安全的通道之一。
黄时明逐渐适应特工生活,未曾料到,真正的危险才刚刚开始。
数年过去,他已成长为经验丰富的特工。
同时,身份转变,依靠走私生意成名。如今他是柬埔寨知名大商人常文修,业务涵盖走私、金融、货运和车队等。
黄时明精心设计,这些生意网络皆可作为国家安全通道。
颇具戏剧性的是,他早年回国前仅经营小商铺,未曾想十几年后成为边境黑白两道皆闻名的大商人。
1970年,美国干预柬埔寨,废黜亲王西哈努克,扶持亲美势力,引发全国动荡。柬埔寨共产党总书记波尔布特趁机以拥护西哈努克名义发动红色高棉武装起义。
战火迅速蔓延至金边,黄时明重要据点受影响,他建立的秘密网络损失惨重,花费大量精力财力才保住几条重要线路。
1975年,波尔布特取得胜利,登台后发动全国改造运动,即臭名昭著的“红色高棉大屠杀”。
在他的指挥下,城市居民被强制送往贫困山区劳动改造,黄时明也被迫以大商人身份参与其中。
面对困境,他试图通过电台与组织联系。尽管同为共产党,柬埔寨红色高棉与我国联系并不密切,组织一时难以干预。
为避免暴露身份,黄时明只能随大流进入山区参加劳动。
贫瘠的环境、缺乏粮药、繁重劳动和疾病使许多城市居民死去。1975至1979年间,约150万柬埔寨人在改造中丧生。
黄时明夫妻身心疲惫,煎熬难耐。仅凭一台小电台保持和祖国的微弱联系,成为他们的唯一慰藉。
然而,国内正经历特殊风暴,许多工作难以正常开展。随着电台电池耗尽,噩梦降临,黄时明失去与组织的联系。
晚年回忆中,他说:“那是我人生最黑暗的时光,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不知能否活到明天。”
这种失联状态持续至1976年冬,黄时明因饥饿和疟疾瘦骨嶙峋,妻子状况亦不乐观,唯一好消息是二人依旧活着。
转机出现在年底,一位红色高棉干部因同情华侨遭遇,在述职时向我国驻柬埔寨大使馆通报了情况。
我国大使馆派人前往劳动场所,确认身份后,于1976年底通过外交渠道将黄时明夫妇接回国内。
返国途中,黄时明两手空空,行李仅有几件衣物和一台电台,这便是他的全部家当。
因当时国内困苦,他出国时身无长物,回国时多年积累的财富早已烟消云散。但他无怨无悔,他的功绩早已镌刻在柬越边境,铭记在共和国历史中。
对于黄时明夫妇在隐秘战线上的贡献,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黄时明,百度百科。
根据平台规则,只有您与我有更多互动时,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推送。
发布于:天津市易倍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